提到美国独立战争,许多人都会想起“波士顿倾茶事件”,这一事件通常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。回想当时,很多学生可能会有一个疑问:为什么茶叶成为了引发革命的导火索,而同为饮品的咖啡却没有成为焦点?这其中,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文化演变。
16世纪,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发展,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逐渐紧密。中国的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,而后被欧洲商人带到北美殖民地。到了17世纪末,波士顿、费城等城市的商人已经开始拥有了销售茶叶的许可证,这使得茶叶迅速在北美流行开来。
与此同时,咖啡作为另一种饮品,最初源自非洲,经过阿拉伯地区传播进入欧洲,并迅速成为欧洲文化的标志之一。到了17世纪末,咖啡也传入北美,与茶叶一道成为了当时社交场合的重要饮品。
在茶叶刚传入英国时,饮茶就成为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并且很快形成了英国特有的“下午茶”文化。英国人也将这一饮品带入了北美,尤其是在北美的上层社会中,茶叶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有评论称,北美的上层阶级饮用茶叶,就如同法国人饮酒一样,是一种普遍且根深蒂固的习惯。值得注意的是,刚进入北美的茶叶和咖啡都属于奢侈品,只为富裕家庭所享用,普通百姓不仅难以接触到,甚至连购买的渠道都很有限。
由于市场供给远低于需求,茶叶和咖啡的消费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。尤其是茶叶,价格远高于咖啡,成为了贵族阶层不可或缺的奢侈享受。但进入18世纪中期,随着茶叶和咖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,欧洲国家开辟了更多的殖民地,逐渐增加了茶叶和咖啡的产量,价格也随之下降。这意味着,原本只属于上层社会的饮品开始普及,逐步进入大众日常生活。
那么,既然茶叶和咖啡都如此受欢迎,为什么会引发与茶叶相关的独立战争呢?其实,这背后是与当时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税收政策密切相关。1756年,英法七年战争爆发,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战争给英国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压力。为了填补财政漏洞,英国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收入,但即便如此,财政状况依旧不容乐观。
面对这种困境,英国将目光转向了海外殖民地,尤其是北美。1767年,英国通过了《贸易与赋税法》,对从英国传入北美的商品,如油漆、玻璃、茶叶等,征收额外税款。茶叶成为了其中的一项重要商品,意味着北美民众在购买英国茶叶时,要支付更高的税费。这一税收措施直接触动了北美民众的经济利益,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感。
随后,北美与荷兰之间的茶叶走私贸易如火如荼,荷兰成为北美茶叶的主要供应商。面对这种情况,英国政府决定采取行动,1773年,英国议会通过了《茶税法》,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北美茶叶出口的垄断权,禁止其他国家和公司向北美销售茶叶。
这一政策引起了北美民众的强烈反应,抗议活动此起彼伏,最终导致了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爆发。波士顿倾茶事件不仅是茶叶税争议的结果,也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。到1774年,英国在北美的茶叶税收入锐减,仅剩987英镑,表明民众的抗议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。
尽管茶和咖啡一度在北美有着相似的地位,甚至茶叶的价格较高,地位更为突出,但随着反茶运动的兴起,茶叶开始被视为英国压迫与剥削的象征。北美民众抵制进口茶叶,宁愿选择饮用本地的咖啡。与此同时,咖啡逐渐在北美人心中形成了新的象征意义——自由、民主与爱国,成为茶叶的对立面。
史料记载,当时即便是走私进入北美的茶叶,许多民众也会坚决拒绝,认为自己应当戒除饮茶的习惯,转而喝咖啡。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,在短短几年内,茶与咖啡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。随着抗茶运动的深入,咖啡的消费量迅速增长。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,1772年人均咖啡消费为0.19磅,到1799年,这一数字增长了7.4倍,达到了1.41磅。
咖啡的热度迅速飙升,甚至影响了北美的出口经济,成为北美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。到了1775年,咖啡馆已经完全停止提供茶水,咖啡成了社交场合的中心,人们在咖啡馆中闲聊、思考,咖啡馆的社交功能愈发突出。
通过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,我们看到茶与咖啡从简单的日常饮品,逐渐成为政治和文化的象征。茶叶代表着压迫和剥削,而咖啡则与自由、独立和革命精神紧密相连。这一历史进程不仅展示了政治、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,也提醒我们,历史的精彩往往隐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中。通过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,我们或许能发现更多未曾注意的有趣内容。
荆玲玲:《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——日常消费、政治话语和独立革命》,《史学月刊》2020年第2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