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水市庆元县位于浙闽交界处,拥有6万亩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台地资源。近年来,当地挖掘高山野生茶树资源,打响了“庆元荒野茶”品牌,持续推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成为当地共富路上的标志性成果。
这里是庆元县巾子峰景区,海拔1000多米的林场里,农户们正在采摘今年最后一批茶叶。与其它地方的茶不一样,这里的茶树高度达到了5到8米,树龄都在百年以上。
庆元县松源街道九漈村村民 朱志莲:现在的叶子还很嫩,我年年到这个时间还能采,采得很多。
这些高海拔古茶树制成的茶叶,被叫做“荒野茶”,可以卖到3000元一斤。一个多月的采茶季,农户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。
庆元县安南乡吾际下村党支部书记 姚光平:流转土地,村民就有租金,再采茶做工,完全用人工除草这些,(每个茶季)每户1万多块钱(收入)。
这些致富古茶树从唐朝起种植,遍布山林间。跟其他茶叶不同,古茶树有丰富的内含物质,荒野茶香味浓郁,口感独特。但此前,当地农户大多采摘后出售青叶,每斤只能卖几块钱。
庆元县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叶大华:(以前)采来自己喝,或者卖茶青,也卖不了什么价钱,所以这个荒野茶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,我们也没有经过去调查普查统计,也没有充分利用开发起来。
为了摸清家底,2022年,当地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组开展荒野茶普查工作。吴伟珍和同事花了三个多月时间,跑遍了各个山头,还请来专家对茶树种类、成分进行鉴定,形成了一张“荒野茶”分布图。九大山场里,荒野茶资源竟达到了1.3万亩。
庆元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负责人 吴伟珍:排摸的内容包括它的面积、海拔、权属,就是它在哪个位置,它就是完善我们的一个资源数据库,提供我们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。针对这个山场,我们挖掘它的特性,可以开发出产品。
虽然摸清了家底,但工作组发现,由于古茶树分布过于分散,不利于集中开发。当地迅速谋划,修建了多条山区公路,把分散的荒野茶资源连成了一张网,并鼓励企业在山区就近设厂,大力补助企业设备购置。同时,开展荒野茶茶园、茶树经营权流转,原本属于林场、村集体等的荒野茶资源,企业也可以通过承包进行开发。政策刺激下,叶志平第一批到山间建起了现代化加工车间。
浙江千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志平:政府部门他们会帮我们去开路,甚至有些位置连通讯都没有,也会帮我们去建塔,保证通讯的畅通,我也是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。
一个茶季,叶志平可以先做绿茶再做红茶,最后做乌龙茶,产品丰富,效益可观。很快,13个加工厂陆续建了起来,基本上覆盖了荒野茶集中分布区域。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基础,当地利用强村公司的资源,把旅游线路和荒野茶品鉴结合起来,开设了多个“茶空间”,游客喝完茶,可以直接走进山场,探访百年古茶树。
庆元县安南乡强村公司总经理 吴慧华:还有一些团建活动研学活动的一个定制,我们就根据客户的要求,可以个性化的一对一定制。
庆元县安南乡党委书记 李硕:去跟市场进一步接轨,更多销售(渠道)进行合作,能够更多打开我们的销路。
茶空间里,每年茶季游客盈门。荒野茶浓郁的香味,飘出大山,渐渐地小有名气。当地趁热打铁,又连续举办了荒野茶斗茶大赛,以及形式多样的直播活动,让“庆元荒野茶”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。
浙江川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程龙:东南亚还有香港的客户,他每一年都会来现场,做出来的茶,做出来他们就拿走。
眼下,庆元荒野茶品牌已多达70个,去年总产量达到12.65吨,产值超8000万元,带动5000多农民人均增收近2万元。接下来,庆元将加快培育荒野茶区域公共品牌,开发推广爆款产品,谋划推出精品茶旅线路,持续提升庆元荒野茶的品牌价值。
庆元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颖:从荒野茶资源的挖掘,来整个把我们乡镇这些闲置的资产资源给它盘活,让我们的荒野茶能够成为真正的强村富民的一个特色产业,走出一条浙闽边山区差异化的“土特产富”的共富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