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丽水庆元的茶山上来了一群特殊的“采茶工”,他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李鑫研究员团队的研究生。他们深入庆元九大山场,采集具有代表性的荒野茶树样本,预备提取叶片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,
为何藏于“深闺”的荒野茶会引起他们的重视?这还得从当地采制荒野茶的源头说起。
庆元县地处北纬27度的茶叶种植黄金带。据《茶叶通史》记载,早在唐代,茶便在庆元普遍种植。然而,孕育好茶的庆元山林,生态优越但人迹罕至,采摘不便加上单位时间的采摘量过少,茶农的买卖难以维持生计。渐渐地,一些偏僻的茶园、茶树逐渐被荒弃,全凭自然生长,成了如今的荒野茶。
但,这些好山好水孕育出的灵叶并未完全被人遗忘。荒野茶因其香气浓郁、回甘持久,没有人工干预品质天然,近年来愈发受到市场追捧。为了让这些山珍走出去,2022年5月,庆元启动了荒野茶的保护和开发,并逐渐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
据庆元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当地建立了荒野茶树数据库,对古茶树开展挂牌保护、动态监测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,并就荒野茶区域正式对外公布了百山祖、巾子峰、龙头山等九大山系片区。
当地还鼓励村集体统计流转抛荒的茶园和散落在山间的野茶,并将流转的成片荒野茶基地上线丽水生态产品价值交易平台,让更多的人到庆元承包经营荒野茶。
很快,种植大户行动起来,强村公司招引进来,乡贤们相继加入,制作推广庆元荒野茶的队伍不断壮大。当地建起了合作社、加工厂房、共富工坊,从采摘、加工、包装到配发,全流程为周边留守劳动力提供岗位,带动村民增收。
在品牌建设的理念指引下,庆元荒野茶小有名气,打造的野樱白、瘦金芽、九山伴水、荒野丽歌等品牌成为茶界“新宠”。其中,由庆元龙溪乡川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“瘦金芽”牌荒野白茶一经上市,就得到了各路茶友的好评,甚至还通过SGS国际权威机构的263项检测,并在中国香港拍卖出每公斤28万元的高价。
同时,斗茶大赛、茶事节等一批文旅融合活动同步开展,庆元茶街、庆元荒野茶展览馆等相继落成,人才培养和茶产业技能提升行动火热进行,庆元荒野茶产业链不断延伸,产业优势加速形成。
针对荒野茶长期面临标准缺失、品质参差等问题,今年4月,丽水还发布了全国首个荒野茶地方标准《荒野茶管护技术规范》,规定荒野茶为海拔500米以上、树龄超50年的野生或野放茶树所采制的茶叶;茶园须远离交通干线米,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类区标准;要求实施植被修复、土壤管理,建立树种数据库,全程记录管护至销售数据,实现全流程溯源。
新标准让庆元荒野茶的发展从“野蛮生长”走向“标准引领”,全流程溯源使得每一棵荒野茶树都拥有了电子身份证,市场价值随之提升。
近日,在庆元安南乡吾际下村“野樱谷”荒野茶基地,来自上海、厦门等地的客商查看荒野茶全流程溯源系统后,和茶农姚光平以每公斤白茶3600元到25000元的价格,签下了2026年度300多公斤的预售订单。
截至目前,庆元全县已开发利用荒野茶10000亩,生产经营主体达17家,产量12.65吨,产值8320万元,带动辐射1100多人增收致富,人均增收近2万元!
从无人问津到“一叶千金”,荒野茶的蝶变之路仍在持续。研究团队这几日开展的荒野茶基因比对项目,将推动庆元荒野茶产业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转型。
“我们会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制茶工艺,多酚含量高的茶叶专门用来做红茶;氨基酸含量高的茶叶,我们就试着学制白茶。”得知基因比对能让荒野茶“身份”明确,庆元县藏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远付十分激动,他的基地有上千亩荒野茶资源,基因测序结果将帮助他进一步开发利用荒野茶。